什么是低碳经济
长期以来,人类都以过度的资源消耗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但是日益严峻的环境状况带给人类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为寻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
现在,低碳经济的概念延伸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如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推动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以抢占市场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但是,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只有大家都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因此,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目标和行动纲领。我们需要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公众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摒弃更加便利但能源消耗高的产品使用习惯;
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提倡节俭、低碳的生活方式;
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相信,当所有人都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之后,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低碳经济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下,碳排放的增长使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对外,我们将面临着来自于环境外交关系的挑战,面临能源安全以及对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挑战。对内,我国同样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严峻后果的挑战,面临着能源短缺但浪费很大的挑战。但是,这些挑战本身也说明,我国具有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在看到这种挑战和压力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低碳经济作为一场工业革命,是实现经济增长从根本上与碳排放量增长脱钩的重要途径;是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重要的国际贸易方向。今后将有许多投资将用于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智能电网、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等。
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下,碳排放的增长使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对外,我们将面临着来自于环境外交关系的挑战,面临能源安全以及对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挑战。对内,我国同样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严峻后果的挑战,面临着能源短缺但浪费很大的挑战。但是,这些挑战本身也说明,我国具有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在看到这种挑战和压力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低碳经济作为一场工业革命,是实现经济增长从根本上与碳排放量增长脱钩的重要途径;是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重要的国际贸易方向。今后将有许多投资将用于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智能电网、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等。